幻境文化,专业的视觉拍摄团队。胡 18288200311

  • 公司地址
    中国,云南,昆明
  • 联系电话
    182-8820-0311

昆明VR全景云上博物馆 88.7%受访体验者感到满意

云上博物馆 88.7%受访体会者感到满意

85.2%受访者体会过“云看展”

1.jpg

在沈阳故宫博物馆“古趣童心——清宫文物中的儿童世界”展览中,小志愿者经过直播向观众解说。新华社供图

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,许多博物馆、艺术馆等开启了“云看展”模式,线下展厅、文物等都被搬到了屏幕上。我国国家博物馆、敦煌研讨院等博物馆还入驻了电商平台,开启了直播。

近日,具我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,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现,85.2%的受访者体会了“云看展”。体会过“云看展”的受访者中,88.7%的人感到满意。53.4%的受访者等待线上展览增加互动性强的环节。

受访者中,来自一线城市的占28.9%,二线城市的占44.4%,三四线城市的占21.1%,县城或城镇的占4.1%,乡村的占1.5%。00后占6.1%,90后占37.5%,80后占44.4%,70后占9.3%,60后占2.3%,其他占0.5%。

85.2%受访者体会过“云看展”

来自辽宁的金希(化名)读大三,对文明类展览非常感兴趣。但他平常学业繁忙,有时想看的展览在其他城市举行,不便利去看。

“这段时刻,各大博物馆的线上展览满意了我看展的愿望。”金希觉得,“云看展”体会“很赞”,“我关注了故宫的群众号,上面有VR全景看展功能,经过这种方法我能够看自己特别喜爱的钟表展、瑰宝展。我还在故宫的官网上看到了各类馆藏品的专区,检索到了《清明上河图》,图片能够扩大,画面很清楚。还有一些瓷器展览,能够360度旋转,从各个视点看”。

前不久,在北京作业的85后刘静(化名)带着7岁的孩子,看了一场关于北京中轴线的线上展览。“孩子对城市的历史文明感兴趣,以前我一有时刻就会带孩子去看展览。这是榜首次体会线上看展,整体感觉还不错。掌管人和展馆的解说员相互配合,一起解说中轴线的历史典故,挺生动的”。

调查显现,85.2%的受访者最近体会了“云看展”。体会过“云看展”的受访者中,88.7%表明体会好,感到满意。

金希觉得,“云看展”最大的便利之处就是不受时刻和空间的束缚,观众能够随时观看。“像咱们学生,除了假期,平常很难有机会去其他城市看展,可是线上看就很便利了。我记住《清明上河图》之前在故宫进行线下展览时,吸引了很多人排队去看。现在我能够一个人坐在电脑前,细细地看”。

刘静觉得,“云看展”能够打破线下展览关于参观人数的限制,能够把优秀文明传播给更多人,进一步丰厚大家的文明生活。

关于“云看展”吸引人之处,69.7%的受访者觉得是“随时随地能够看,不受展期影响”,59.5%的受访者觉得是“不必扎堆排队,更便利”,52.9%的受访者觉得是能够“更近距离看到展品细节”。其他还有:有沉浸式作用,感同身受(44.6%),技能元素丰厚,趣味性强(38.0%)等。

“‘云看展’是业界对突发公共事情的一种应对方法,但它并不是昙花一现,而是有着广阔的商场前景。”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、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郑奕在承受记者采访时表明,将藏品数字化,经过交际媒体与群众互动,是近年来全世界博物馆都在努力做的事。

“数字化打破了时空界限,将更多藏品以更精致和更全面的方法展示给民众,使展览内容、设计更丰厚多彩,也能够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艺术。值得一提的是,现在业界对观众的界定,已经有了‘虚拟观众’这一类,就是指那些运用博物馆网站、经过邮购等方法购买博物馆产品以及与之有相关的观众。这一类观众的井喷式增长,一方面反映了博物馆巨大的网络商场和无限的数字化潜力,另一方面也倒逼场馆在数字化的道路上加强硬件和软件的两层建造。”郑奕说。

53.4%受访者等待“云看展”增加互动性强的环节

90后王春在四川某私企作业,尽管看过几回线上展览,但他觉得,线上的观展作用不如线下好。“隔着屏幕赏识艺术品,没有在现场看得清楚。有些书画展,实践的展厅光线并不那么明亮,但有的线上直播,或许为了照顾掌管人,会把光线调亮,但照到展品上作用就不好了”。

来自江西的大学生刘宇注意到,这段时刻线上展览比较火爆,许多博物馆采用了直播的方式,推出了“云看展”、VR全景看展服务。“有的博物馆,展品内容丰厚、技能力量雄厚,做的线上展览作用不错。但有的展馆本身在线上的投入和准备作业不行充沛,观展体会不佳。”刘宇感觉,部分博物馆的线上展览比较粗糙,“比方出现静态的图片没有解说,直播时画面抖动凶猛,掌管人缺乏常识储藏等”。

“看来看去,我感觉还是大型博物馆的线上展览更吸引人。”刘宇等待有更多中小博物馆举行“云看展”活动,“尽管现在疫情局势安稳了,一些博物馆也有序康复开放了,可是我觉得线上展览的方式挺好的,等待它能够继续发展下去”。

刘静期望,线上展览能做好与观众的互动。“我家孩子每次去看展听解说时,都喜爱提问题,有的解说员能及时回答小朋友的问题。可是在线上看展时,如果没有互动,小孩子的问题就没法得到回答了”。

关于“云看展”,受访者有哪些等待?调查显现,53.4%的受访者等待增加互动性强的环节,51.8%的受访者期望能够多一些常态化的线上展览,48.8%的受访者等待增强在线网友实时互动,44.9%的受访者建议丰厚对展品的专业解说。其他等待还有:向更多的展馆遍及使用技能(37.8%),满意不同群体的观展需求(35.7%)等。

郑奕表明,现在线上展览还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:

榜首,文博策展活动的数字化使用流于方式,“事实上,一切方式都应为内容服务,内容为主题服务。唯有聚焦内容、练好内功,才干减少同质化现象,讲好博物馆、展览、藏品等的独特故事”。

第二,一些博物馆缺乏足够的研讨堆集,“场馆在使用新技能之前,需要有充沛的研讨作为衬托。毕竟技能仅仅手段,唯有‘从藏品中获得创意’,基于厚实的研讨,才干打造真实的数字化创新”。

第三,不少场馆的数字化工程存在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的问题,“所谓的‘互动’及相关技能使用,并非越杂乱越好,互动展项也不是越贵重越好。任何时候,适宜的才是最好的。要注意避免过高的本钱和盲目攀比”。

第四,一些博物馆的“数字化”仅仅进程,“博物馆应更进一步,将进程性成果与群众共享,与虚拟观众交互,这样才干真实饯别博物馆的公共文明服务属性”。
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孙山